不少大学专业因名称“迷惑性强”,常让考生和家长产生误解,进而影响专业选择。比如带“生物”“医学”的未必是医学类,含“信息”“计算”的也可能不属计算机领域。下面就为大家拆解四个易被误读的专业,理清它们的真实属性与发展方向。
1.生物医学工程提到生物医学工程,不少人会误以为它属于生物科学类或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,甚至觉得是“用生物技术治病”。但实际上,该专业隶属于工学中的生物医学工程类,核心是研发医疗领域的“硬核装备”。小到体检时的透视仪器,大到拯救生命的人造机械心脏、全身CT设备,都是该专业的研究成果。现阶段,它的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力学、生物材料、人工器官、生物系统建模与控制等,同时微创伤手术、老年医学监护、远程医疗等新兴方向也在快速发展。毕业生大多进入企业,从事医疗器械的设计、制造与研发工作,为医疗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撑。
2.信息资源管理展开剩余66%很多人看到“信息资源管理”中的“信息”二字,就会联想到工科的计算机类专业,实则两者毫无关联。该专业与图书馆学渊源深厚,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图书馆学专业的高校之一,1988年将其院系更名为文献情报学系,1992年又调整为信息管理系,此后全国相关院系纷纷跟进,在图书馆学基础上增设情报学、档案学、编辑出版学等方向。不同类型的高校,专业侧重点差异明显:文科类高校偏向知识管理、情报与档案管理;经济类高校侧重电子商务方向;师范类院校则更聚焦图书馆相关领域。从就业来看,除少数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外,多数人进入各类图书馆工作,负责信息资源的整理、归档与服务。
3.信息与计算科学“信息”与“计算”的组合,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常被误认为是计算机类专业,但入学后学生常会发现,它其实设在数学系。该专业本质属于数学类,与纯数学专业的区别在于,它更注重“高效计算”,核心是研究计算技巧,探索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。课程设置以数学相关内容为主,虽会涉及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,但这些是多数理科专业的通用课程,与计算机专业的深度研究完全不同。在就业与深造方面,该专业保研、考研几率较高,进入人才市场也具备竞争力,毕业生可在科学计算、信息技术、通信、金融、政府管理等领域,从事信息处理、系统设计、应用软件开发、工程计算等工作。
4.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提到城市地下空间工程,有人会联想到修防空洞、建地下过道或商场,但这只是该专业的一小部分领域。当前,它的研究核心是地铁建设,正如“城市承载居民梦想,地铁承载城市梦想”,未来城市发展与地铁线路布局紧密相关,而该专业正是培养地铁建设核心人才的“主力军”。虽然土木、建筑类专业毕业生也能参与地铁相关工作,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作为“科班出身”,在地铁规划、设计、施工等环节更具专业优势。毕业生主要投身于城市地下交通、地下综合管廊等大型工程建设,为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、拓展地下发展空间贡献力量,是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。
发布于:上海市